英國:後脫歐時代向東看“一帶一路”之“天然夥伴”煉成記





特派記者師琰倫敦報道

編者按

在脫歐談判日益膠著之際,借力“一帶一路”倡議正在成為英國優先考慮的選項。事實上,在中英關系“黃金時代”開啟之後,英國就已經成為中國在西方推動“一帶一路”合作的“天然夥伴”。英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具備許多獨特資源優勢,從發達的國際金融業到成熟的法律、咨詢等專業服務業,從知名智庫、教育機構到世界一流科技研發與創新平臺,從語言優勢到與沿線國傢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都為英方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瞭廣闊空間。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對英直接投資最近幾年一直熱度不減,去年英國脫歐公投後,英鎊貶值匯率優勢等因素反而進一步刺激瞭中國企業對英國投資的興趣。以資金、制造能力、互聯網商業見長的中國企業,與具備金融服務、技術、人才優勢的英國企業,可謂是“天作之合”。在此背景下,中廣核參與英國欣克裡角C系列核電站建設被中國視為“一帶一路”上的明珠項目,中廣核也由此成為中國核電走向西方市場的開路先鋒;與此同時,中資正在瞄準英國遊戲業,試圖以此備戰海外市場……本期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一帶一路”大型跨境采訪報道,我們的記者將帶你探訪中國“一帶一路”合作之“天然夥伴”——英國。(趙海建)

導讀

英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具備許多獨特資源優勢,從發達的國際金融業到成熟的法律、咨詢等專業服務業,從知名智庫、教育機構到世界一流科技研發與創新平臺,從語言優勢到與沿線國傢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都為英方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瞭廣闊空間。

白容(HelenBrand)最近頻繁到訪中國。她領導的英國特許會計師公會(ACCA)今年已與權威的中國合作夥伴連續發佈兩份“一帶一路”重磅報告,一份是探討“一帶一路”倡議為沿線帶來的各種機遇和挑戰,另一份則是調研部分沿線國傢的會計基礎設施現狀,特別是會計準則差異與稅制差異,以便為搬走那些“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的障礙提供切實的解決方案。

據中方統計,今年1-5月,中英兩國貨物貿易額同比增長6.5%,英國是中國在歐盟內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是英國在歐盟外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對英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已達180億美元,居歐洲之首。兩國人文交流也空前活躍,友好城市增至60對,年人員互訪150多萬人次。特別是今年1月和4月,義烏至倫敦中歐班列實現首次載貨往返,使“一帶一路”延伸到歐洲最西端。在很多人看來,這些都為中英推進“一帶一路”合作打下瞭堅實基礎。

中國駐英國商務公參金旭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英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具備許多獨特資源優勢,從發達的國際金融業到成熟的法律、咨詢等專業服務業,從知名智庫、教育機構到世界一流科技研發與創新平臺,從中國信託信貸過件率語言優勢到與沿線國傢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都為英方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瞭廣闊空間。

先行者

在白容看來,伴隨脫歐,英國不得不進入重新評估其貿易中國信託貸款查詢關系的時期,“一帶一路”倡議應該被優先考慮,英國強大的建築、工程、技術以及金融服務業必然會在其中獲得顯著機會;“一帶一路”標志著東西方貿易路線不斷增長,以及開辟新的市場和機遇。

“ACCA在全球57個國傢開展業務,其中24個是 一帶一路 沿線國傢,這讓我們占據絕佳戰略位置,以便為這一重要的資本、經貿及人文合作新領域提供鼎力支持,”白容說,“我們代表19.8萬名專業會計師,熱切希望充分利用 一帶一路 所展現的機遇。”

總部位於倫敦的HLB浩信國際顯然是其中已嘗到甜頭的先行者。這傢由遍佈全球130個國傢的獨立專業會計師事務所和商業顧問機構組成的服務網絡率先在全球范圍內推出專門針對中國企業的“全球中國服務”體系,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多樣化解決方案,其相關中文服務團隊已覆蓋30多個熱點投資和商貿目的地。

去年HLB浩信國際又率先成立“一帶一路”委員會,在全球范圍內進一步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借助成員事務所在非洲的優勢,HLB浩信國際在贊比亞、尼日利亞、尼日爾、吉佈提和摩洛哥等國為許多中資企業提供審計、稅務和會計服務,包括華為的尼日爾和贊比亞子公司、位於摩洛哥的中國海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以及位於贊比亞的特變電工、中航國際和國泰鋼鐵。擁有如此豪華的中國客戶陣營,幫助其輕松躋身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企業論壇排名的國際網絡第12位。

茂特(MottMacDonald)國際工程咨詢公司也已深度參與到“一帶一路”項目之中。包括受人矚目的港珠澳大橋,茂特不單是兩段港珠澳大橋設計的投標程序主顧問,其香港公司還負責相當一部分高架橋設計以及總體地質技術、高速公路、機電和土木工程服務,並為其中一段工程提供質量保障和質量控制。

除此之外,它還為中國宏橋在印尼建設的一個氧化鋁精煉廠提供瞭盡職調查,並在坦桑尼亞為中石油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擔任工程、采購和建設主承包商的一個天然氣工廠和海底管道項目提供基礎工程設計及聯合項目管理。

這個在全球140個國傢都有項目運作的英國工程巨頭總結的經驗是,要成功交付“一帶一路”項目,英國公司必須能利用與中國合作夥伴的強大關系,雙方的合作方式必須靈活,著重於實現“實際附加值”。

白容呼籲英國政府、商界和專業機構需要共同努力,確定英國經濟增長新領域,並對本國行業在這個快速發展的市場擴張業務提供必要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為英國企業尋求與中國企業在第三國市場開展業務提供瞭絕佳的機會,但這機會也需要緊緊抓住。

國際律所品誠梅森已牢牢抓住這些機遇。為瞭參與中巴經濟走廊塔爾二區塊煤礦和配套電站項目,品誠梅森專門成立瞭一支由北京、香港、新加坡和迪拜基建專傢組成的專業團隊。該項目是計劃總投資額460億美元的中巴經濟合作協議框架下的第一個項目,也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首批項目,混合瞭中國和伊斯蘭金融資本,融資總金額19.5億美元,目前已完成。

除此之外,品誠梅森還代理瞭中巴經濟走廊沿線上許多項目。在該律所的負責人看來,中巴經濟走廊應該是目前“一帶一路”上最成熟的一條線路。

一直積極關註“一帶一路”倡議的英中貿易協會主席沙遜勛爵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融資、保險、項目管理、會計和法律咨詢等業務,都是英國企業最擅長的領域,英國在金融、法律和咨詢服務方面的專長對正處於起步階段的“一帶一路”建設也同樣很重要。

倫敦金融城政策資源委員會主席孟珂琳(CatherineMcGuinness)也稱,倫敦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著貿易和服務雙重角色,倫敦金融城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有悠久的合作歷史和合作經驗,能夠幫助“一帶一路”建設做好金融和專業服務工作。“我們非常高興能參與到 一帶一路 建設中,不隻因為這是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基礎設施項目,我們本身也能從中受益。”她說。

戰略對接

對中英“一帶一路”合作的積極響應,不僅體現在英國商界,用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的話說,在政壇也已達成“明確政治共識”。

2015年10月,國傢主席習近平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開啟中英關系“黃金時代”。訪問期間雙方就加強發展戰略對接特別是拓展“一帶一路”合作達成重要共識。2016年第八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進一步明確英國作為“一帶一路”重要合作方的定位。

今年5月,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作為首相特使赴華出席“一帶一路”高峰合作論壇,強調英國是“一帶一路”在西方的“天然夥伴”。作為頭一個申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西方大國,以及繼中國之後第二個向亞投行專門基金註資的國傢,英國還率先在這次峰會上共同核準並簽署《“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

同樣是在北京峰會上,習近平指出開通“一帶一路”經濟貿易走廊並非“另起爐灶”,而是與有關國傢“戰略對接、優勢互補”,其中專門提到要對接英國“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計劃。

“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計劃是前任財政大臣奧斯本力推的,被本屆政府保留,也稱“北方增長引擎”計劃。該戰略2014年推出,旨在通過改善交通、下放財權、發展科研、優化產業升級等方式提升曼徹斯特、利物浦、利茲、謝菲爾德等英格蘭北方工業城市的經濟增速,平衡英國南北地區經濟發展差距。

在這一背景下,北京建工集團參與瞭曼徹斯特機場空港城的投資建設,海航於去年開通曼城直飛北京航線,一批中國企業投身這一北方經濟戰略發展機會。

習近平在上月漢堡G20峰會期間會見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再次申明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內,加中國信託信用貸款流程強中國“十三五”規劃、“中國制造2025”同英國現代產業戰略、“英格蘭北部經濟中心”等發展計劃對接,深化金融、核電等合作。特雷莎·梅也表示英國致力於推進英中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系,願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框架下金融等領域合作。

不過在公共部門采購顧問克中國信託信貸專員拉姆(ColinCram)看來,英國政府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投入的註意力還遠遠不夠。他日前專門撰文批評英國政府最近在交通投資政策的制定上忽視瞭“一帶一路”這個全球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警告英政府在後脫歐時代更要向東看,以免英國被邊緣化的風險。他呼籲英國必須采取行動,包括緊急和大規模地振興其基礎設施,使全國各地而不僅是東南部能與“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接軌。在他看來,英國政府迄今為止的籌備工作和基礎設施支出計劃“絕對不足”。

中國究竟如何看待英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價值?劉曉明在上月出席中歐工商學院第三屆歐洲論壇時,詳細闡明瞭英國的各方面優勢。他指出,英國現代化金融服務體系發達,與眾多沿線國傢金融往來密切;倫敦金融城是世界金融中心,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外國銀行分支機構或辦事處,涵蓋全球約40%的外匯交易量。中國正積極推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傢設立金融服務平臺,相信中英與沿線國傢開展金融合作潛力巨大。

在法律、咨詢等領域,英國是普通法系發源地和法律大國,擁有成熟的法律、咨詢等專業服務產業,國際商事仲裁和爭端解決處於全球領先水平,中英可加強溝通合作,共同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專業服務和法律保障。




在人文領域,英國不僅具備英語語言優勢,而且擁有眾多知名智庫、教育機構和世界一流的科技研發與創新平臺,英國雖然人口僅占世界1%,但在全球研發投入中占3.2%,擁有全球4%研究人員,每年發表論文數占全球6.4%,論文引用率高達全球11.6%,中英可進一步深化人文領域合作,共同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在第三方合作方面,英國與不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傢,特別是英聯邦國傢有深厚歷史文化淵源,中國信託信貸照會英方企業在這些國傢開拓市場、運營項目、監理工程、管控風險經驗豐富。這些優勢資源與“一帶一路”建設需求高度契合,有助於中英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攜手探索開發第三方市場,實現“一加一大於二”。

劉曉明舉例稱,他對英國政府早些時候組織的工商界“中巴經濟走廊”圓桌會印象深刻,歡迎英國企業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實現多贏。

(編輯:趙海建)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97AF07FB932E2688
arrow
arrow

    ase242mc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